2018年2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新的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里,要固化五项工作制度,包括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志愿者制度。 有记者提问,三年前启动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初衷是什么?过去三年改善医疗服务的初衷是否已经实现?另外,在下一步的三年改善医疗服务的计划里,还要固化五项工作制度,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这五项制度来固化? 张宗久回应称,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已经三年了,新的三年计划也已经启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是在2015年开始的,2015年-2017年间,重点是围绕人民群众在医院内的医疗服务需求,针对看病“三长一短”的问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医务人员广泛参与这些流程的改造,大医院也广泛参与。 张宗久透露,三年来,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落实,针对看病就医“瓶颈”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不断改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 首先,是信息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使医疗服务更加智慧。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三年来,很多的项目从理论转化为现实,从设想发展成设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医疗服务,可提供移动支付结算的医疗机构达到了2777家,是三年前的三倍,节省了患者排队缴费时间。很多医院都开发了手机APP,患者就诊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挂号、就诊、缴费、检查结果查询推送等,真正体会到了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 二是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医疗质量快速提升。1340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病房,开展日间化疗等服务,比如北京肿瘤医院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减少了患者了等候住院时间。8400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增长近40%。全部的三级医院、80%以上的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网络逐步探索开展,这两个中心的建设对于急诊服务,特别是对一些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患者建立了一个快速的救治通道,大大地提高了救治质量和效率。 三是资源下沉加速推进,医疗服务更加可及。县级医院在对口支援医院的帮扶下,新建了临床专科3600个,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与三年前相比,国家、省、市、县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22个省建立了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覆盖了1800多个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了全覆盖,远程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捷服务,很多乡村居民不用跑到大城市就可以实现远程专家服务。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年改善医疗服务效果评估时,对互联网上2883万条医疗服务相关信息的分析显示,网民对医疗服务改善的整体感受以正面为主,充分显示了改善医疗服务的积极成果。 张宗久指出,新的三年计划里,医务人员更期望一是把现有的一些工作上升为制度,二是在医疗服务的全流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对一些探索性、倡导性的工作进行梳理,在未来三年,五个方面要进行固化、形成制度: ——预约诊疗制度。这项制度在过去三年对于医疗机构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流程作了很好的制度探索,第三方评估显示,预约就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预约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远程医疗制度。远程医疗已逐渐成为连通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纽带,特别是让边远地区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促进医疗的公平和可及。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临床路径管理既可以保障医疗质量,也可以规范医疗行为,目前全国有7825家二级医院实现临床路径的管理。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目前全国多数医院已实现了同级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这项互认制度国家在制度保障上主要是质量的同质化和质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所以通过三年的实践已经可以上升为国家制度安排。 ——医务社工志愿者制度。医务社工是医患之间的润滑剂和稳定剂,对于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三年里,各级医院都探索尝试推进医务社工制度,让医疗服务更加有温度。这五项制度在新的三年,要在全国进一步建立推广。 张宗久透露,在未来三年的改善服务中,不但要强调让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希望医务人员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更加关爱医务人员,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医疗的第一线与医务人员交朋友,下力气改善医务人员的待遇、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让他们能够更加舒心、顺心、安心的为患者做好服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补充称,改善医疗服务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一个永恒的医疗卫生主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同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就是医改的目标,医改最终就是要把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方便、舒适的医疗服务呈现给老百姓。这项工作得到了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响应。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介绍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真的是恰到时候,感觉到通过做门诊预约、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社会义工等工作后,真正把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提高了,把医疗质量提升了,关键是感觉到医患关系也比原来更和谐了,员工也真正认识到作为医生、作为医院的员工必须重视患者真正的需求,以同理心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改善医疗服务,真正让患者满意。这样,社会认可度也会高,员工在医院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高。同样,相信政府对医院的满意度也会高。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加强,把工作做得更好,把有效的措施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做得更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