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术是目前原发性肝癌(HCC)治疗最常用手段之一,也是潜在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目前临床上,术后肝癌复发、再发的比率非常高。相关统计显示,3年内复发率达50%,术后5年复发率>70%。换句话说,肝癌术后3年内每2个人中就有1人会复发。因此,在接受治疗之后,医生会要求定期复查。 肝癌术后的复发频率 术后2周-4周一般会进行第一次复查,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2年内:术后2年内被认为是肿瘤复发转移高发期,因此这段时期复查频率较高,建议2-3个月复查一次。 2年后:术后2年后若无复发转移,复查间隔时间可延长,频率每3-6个月一次即可。 5年后:超过5年的,若均无复发转移的,可认为是临床意义上的治愈,肝癌再复发的几率降低,复查时间可延长为每年一次。 复查前的必要准备 肝癌术后复查,需要做肝功能、尿常规等检测,所以在检查前有一些注意事项,主要是: 1、肝功能检查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必须保持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 2、检查前一晚不可饮酒,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必须以清淡为主; 3、检查前一晚不可熬夜,否则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检查异常。 另外,去医院前,准备好上次的检查报告,以及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清单,以及必要的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就医时带齐全。 复查要做的项目有哪些 1 血常规检查 主要项目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等。是一项基础性的检查。这些指标对于观察患者的自身耐受情况、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肝癌术后定期检测血常规主要是为了判断机体能否耐受切除、消融、介入等手术治疗,以及了解靶向或免疫药物对机体的影响,通常以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值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如果指标过低,可能会推迟治疗或更换药物。 2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HCC复发的首选监测手段,但超声检查对分期较早的复发性HCC检出效果尚不理想,敏感度为63%。因此,术后2年之内,除了超声检查以外,还应每3个月复查1次增强CT或MRI、胸部平片或CT平扫;另外,当怀疑复发时应及时行增强CT或MRI检查,尤其是增强MRI,对疑有肝外转移者行骨扫描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3 肝癌血清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是最重要的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正常值上限一般为20ug/L。复查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不能和正常人相比,应该和上次检查结果相比。如,上次甲胎蛋白水平为200ug/L,这次为150ug/L,虽然仍高于正常值,但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此外,除AFP之外的血清标记物如AFP异质体(AFP- L3)、PIVKA- II、CTC、cfDNA、7个microRNA等也可用于HCC复发监测。但目前医院中最为常用的还是AFP。 4 肝功能检查 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 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目前的肝脏耐受情况,医生可以从中判断患者的身体问题,为下一步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 5 肝炎病毒学检查 我国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是80%。肝癌术后,如果乙肝病毒载量过高,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影响治疗的效果,还容易导致肿瘤的复发。而抗病毒治疗能显著降低HBV相关性肝癌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所以对于有病毒性肝炎史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病毒。 6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Ⅱ活性水平的明显下降,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有研究也认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部分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PIVKA-Ⅱ阳性,在临床上应联合检测AFP与PIVKA-Ⅱ。 在肝癌术后复查时,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一方面反映治疗后肝脏的功能恢复情况和前期治疗效果,为下一步诊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判断患者的预后以及预测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复查是肝癌术后必不可少的环节,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每一次的复查。这是预防癌症复发的关键措施,有助于医生实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对病情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预判,积极进行干预。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其复查的项目和时间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具体到每一次复查都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安排。 本文根据《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参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