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组题目叫做“逼死强迫症”的图片。 在图片里,要么有一个挂歪了的相框,要么放着一排没有对齐的物品,要么是一个微信图标,右上角有一个小红圈,提示有99条未读信息。。。 很多人看到图片后,心里便产生一种想要把它们摆正、对齐、点开的冲动,于是,言之凿凿地说“我得了强迫症”! 一时间,强迫症成了一种时髦病,如果你没点强迫症,好像就落伍了。是不是有这些表现就一定是强迫症呢?强迫症的世界你真的懂吗?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又叫强迫障碍,它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疾病。研究发现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多在童年或成年早期起病。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强迫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是指脑海中不由自主出现的一些想法、画面和冲动等,会控制不住的去想某些问题,反反复复,无穷无尽。。尽管自己也认为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感到焦虑和痛苦。 强迫思维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为了消除不适感,让自己舒服一些,强迫症患者就会做出强迫行为。可表现为能观察到的重复行为,比如强迫性洗涤、检查、询问、仪式动作等;也可以是某些隐匿的重复心理活动,比如反复计数、反复祈祷等。 因为二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这里主要介绍四种强迫症患者身上最常见的行为表现 1 强迫检查 常表现为反复检查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电源插头是否拔掉,账目是否搞错等,严重者检查数十遍还不放心。 你可能有过这种经历,走出家门没几步,心里就开始嘀咕,我有没有锁门呢?好像锁了,又好像没锁。一般人这时可能会看下时间,如果上班要迟到了,就直接去上班。但是反复检查强迫症患者,不管是不是要迟到,都一定要回去检查一下,确定门是真的锁了,打不开了,才离开家。可是当脑海中再次冒出“我有没有锁门”这个念头时,他还是会再回去检查确认。这样反复检查多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之后,才能出发。 2 强迫洗涤 多源于“怕受污染”这一强迫观念而表现反复清洗身体、洗衣服、消毒家具等。 比如,患者会反复地清洗自己的身体,比如,每天要洗200次手、洗10次澡,并且每次洗澡都要洗一个小时。过度清洗往往会导致他们的皮肤裂开、流血、溃烂,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因为如果停止清洗,就会觉得自己非常脏,全身都是灰尘和细菌,会让自己或家人生病死掉。 3 强迫计数 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门窗、地板砖等,做一定次数的特定动作,否则感到不安,中间如果数错了,还要从头继续开始。 4 强迫性仪式动作 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程序化的动作,如睡前要按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焦虑不安,而要重新穿戴整齐,再按程序脱下摆放,方可安然入睡。 成人最常见的表现是强迫性检查,其次是洗涤、计数和仪式化行为。儿童最常见的表现是强迫性洗涤,其次是仪式化行为。 强迫症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疾病的成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并且是有概率的,很少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同样,强迫症的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强迫症的成因大体分成两种: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1 生物学因素 遗传:强迫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强迫及相关障碍的,个体患病风险高2-5倍,遗传基因相似度越高的家庭成员患强迫症的概率越接近。 神经生化因素:一些脑部神经的损伤可能会引发强迫症,比如,癫痫、脑肿瘤、脑外伤等,一些感染和感染后自身免疫综合征损伤儿童的基底神经节,可能导致儿童突然出现强迫症状。 2 心理-社会因素 人格特点:15-35%的患者具有强迫性人格特征,如内向、胆小、认真、优柔寡断、严肃、刻板、循规蹈矩、追求完美等。 家庭因素: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低、缺乏承诺和责任、对立和矛盾冲突较多等。 诱发因素:患者常常可以追溯到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躯体疾病等,而且多数在心理压力状态下病情波动。青少年起病者常见的心理因素有学习压力、同学关系、恋爱挫折等,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分严厉、教育不一致等。 图片 图片来源:千库网 _ 心理机制: ● 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强迫症是心理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在幼年生活经历中常常有某些精神创伤; ● 行为主义学派——强迫症状的形式是构成焦虑反应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强迫动作或行为的操作条件化的结果; ● 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反复出现的闯入性想法与他的信念系统(如绝对化、过高的责任感、完美主义要求和夸大危险的想象)相互作用,出现负性自动想法,引起负性情绪; ● 人本主义学说——由于缺乏安全的需要,不信赖自己及外部世界,为了避免恐惧,他们安排规范自己的世界,使它变得可以预测并可以加以控制。 是不是有强迫表现,就是强迫症呢? 其实,正常人也会有一些强迫表现,比如保持秩序、检查门锁、车锁等。但表现轻,时间短,不觉得痛苦,不影响生活,这并不是强迫症,而只是具有强迫性人格。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更加频繁,更加强烈,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患者也承受着更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使得他们逐渐无法完成学习和工作,越来越回避外出活动和人际交往,最后他们的生活会慢慢变成一座孤岛。 强迫症患者和强迫性人格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内心是否感到痛苦。 图片 图片来源:千库网 强迫症是可以治疗的 治疗目标是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疾病的复发。 ● 治疗原则包括:综合性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原则、优化治疗原则、全程治疗原则。 ● 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上述方法的联合治疗。 临床上一般认为,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理想治疗模式。对儿童青少年来说,由于药物使用的限制,心理治疗是首选推荐的治疗方法。 图片 图片来源:千库网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00个人当中就有1~3个人患有强迫症,但只有1/3的患者寻求医学的帮助,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被确诊平均要经历7年,因此提高对强迫症的识别,鼓励患者及时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强迫症的治疗过程往往比较漫长,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信任及配合,大部分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病情都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然而仍有少部分患者仍残存某些强迫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学会和症状共处,积极生活,也是治疗强迫症的良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