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实验室检查| 1.HBV 血清学检测:传统 HBV 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Bc IgM。血清 HBsAg 可由 cccDNA 转录的 mRNA 翻译产生,也可由整合入宿主基因组的 HBV DNA 序列转录翻译而来。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具备HBV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康复期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抗-HBc IgM阳性多见于急性乙型肝炎,而慢性HBV感染急性发作也可呈低水平阳性;抗-HBc总抗体主要是抗-HBc IgG,只要感染过HBV,不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通常为阳性。 HBsAg定量检测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其水平可反映疾病分期与疾病进展风险,也可用于指导重组人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nterferon-α,Peg-IFN-α)治疗。 2.HBV病毒学检测 (1)HBV DNA定量:主要用于评估HBV感染者病毒复制水平,是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HBV DNA 定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随着检测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目前定量下限可达10~20 IU/ml甚至更低。对筛查出的HBsAg阳性者,以及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采用高灵敏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有助于检出低病毒载量的患者,以便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HBV基因分型:目前,可鉴定出至少9种基因型和1种未定型,一些基因型可分数种基因亚型。检测HBV基因型有助于预测干扰素疗效,判断疾病预后[46]。 (3)耐药突变株检测:HBV可以在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发生自然变异,也可因抗病毒药物治疗诱导而产生病毒变异,均可导致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下降[47]。 推荐意见9:对HBsAg阳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应尽可能采用高灵敏且检测线性范围大的HBV DNA检测方法(定量下限为10~20 IU/ml)(A1)。 3.HBV新型标志物检测 (1)HBV RNA定量:被认为与肝细胞内cccDNA转录活性有关。有研究探讨了其与HBV DNA或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联合在预测NAs停药后复发风险的应用;是否可以作为替代指标反映NAs治疗中(病毒学抑制)或HBsAg消失后肝内病毒的转录活性仍有待探索[48-54]。 (2)HBcrAg:是一种包含HBcAg、HBeAg、p22蛋白质的复合标志物,与肝细胞内cccDNA转录活性有关。有研究探讨了其在区分疾病分期及预测 Peg-IFN-α 抗病毒疗效、NAs停药后复发和HBsAg消失、HCC发生风险等方面的应用[49,55-59]。 (3)抗-HBc定量:有研究显示,在未经治疗慢性HBV感染的患者中,ALT正常或<80 IU/L者肝组织炎症程度和抗-HBc定量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抗-HBc定量水平的下降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减轻同步变化[60-61]。抗-HBc定量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正相关[62]。此外,有研究讨论了其在区分疾病分期、预测Peg-IFN-α和NAs抗病毒疗效、停药后复发 、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临床预后等方面的应用[63-69]。 4.血清生物化学检测 (1)ALT和AST: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对于长期病毒抑制但仍有ALT升高者,应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2)总胆红素:与胆红素生成、摄取、代谢和排泄有关,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肝细胞损伤、肝内外胆管阻塞、胆红素代谢异常和溶血。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可>171 μmol/L,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应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胆红素异常,特别是Gilbert综合征引起的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和Dubin-Johnson综合征引起的结合胆红素升高。 (3)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可有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白蛋白水平同时也受到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应注意鉴别蛋白丢失所致的白蛋白水平降低,如肾病综合征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4)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5)血清 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正常人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脏,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胆管炎并肝内外胆汁淤积时可显著升高。 (6)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缺乏肝脏特异性,胆汁淤积刺激ALP合成,其升高是否为肝源性需参考GGT或ALP同工酶水平升高加以确认。 (7)甲胎蛋白及其异质体 L3:是诊断 HCC 的重要指标。应注意甲胎蛋白升高的幅度、动态变化,以及其与ALT和AST的消长关系,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70]。 (8)维生素 K 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 Ⅱ ,PIVKA- Ⅱ ):又名脱 γ 羧基凝血酶原(des- γcarboxy prothrombin,DCP),是诊断 HCC 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与甲胎蛋白互为补充[71-72]。 五 |肝纤维化无创检查技术| 1.血清学标志物 (1)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APRI 是基于慢性HCV感染者数据研发的用于评估HCV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APRI=[AST 水平/AST 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100]/血小板计数(×10 9 /L),成人APRI≥2提示存在肝硬化,APRI<1则排除肝硬化。APRI临床较易获取,具有简单、实用等优点,但研究提示,该指数用于评估HBV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较低[73-74]。APRI结果的动态变化尚不能准确反应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肝纤维化逆转以及临床结局[74]。 (2)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FIB-4是基于慢性HCV感染者数据研发的,用于评估HCV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FIB-4=年龄(岁)×AST(U/L)/[血小板计数(×10 9 /L)×ALT(U/L)1/2 ],FIB-4≥3.25 可诊断肝纤维化和 Metavir 评分≥F3,FIB-4<1.45排除Metavir评分≥F3[75]。FIB-4同样具有简单、实用等优点,但其动态变化不能准确反应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肝纤维化逆转情况以及临床结局[73]。 (3)其他指标:细胞外基质成分如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等均可反映肝纤维化发生情况;GGT-血小板比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均由常规检测指标组成[76-77]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 73(golgi glycoprotein,GP73)联合AST及GGT可反映中、重度肝脏炎症[78]。血清壳多糖酶 3 样蛋白 1(chitinase 3-like 1,CHI3L1 或 YKL-40)可预测 ALT 正常或轻度升高患者的中、重度肝脏纤维化[79-81],但以上指标均缺乏可供临床应用的统一诊断界值。 2.肝脏硬度值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LSM):LSM 主要包括基于超声技术的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点剪切波弹性成像(point shear wave elastography,p-SWE)和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hear wave elastography,2D-SWE),以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MRE可更全面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但由于其需要特殊人员、设备,价格较高,临床未常规开展。 TE应用最为广泛,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进展期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但测定值受肝脏炎症坏死、胆汁淤积和重度脂肪变等多种因素影响,TE结果判读需结合患者ALT及胆红素水平等指标。TE用于CHB肝纤维化分期诊断可参考《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专家共识(2018年更新版)》[82]。 我国多项临床研究表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 26周TE显著下降,可能是由纤维化逆转和炎症消退的共同作用,TE结果的动态变化能否反映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纤维化逆转和临床结局仍需更多研究证实[83-85] 。此外,抗病毒治疗后TE的诊断界值与治疗前有所不同,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 近年来,TE 测定的脾脏硬度值(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s,SSM)被认为可以用来除外(<21 kPa)或诊断(>50 kPa)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86] ,还可作为辅助手段进一步识别有高风险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有研究发现,在达到病毒学抑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LSM<20 kPa、血小板计数>150×109 /L且SSM≤46 kPa可除外高风险食管静脉曲张,免去胃镜筛查[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