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肝内胆汁淤积(IHC) 有哪些临床表现
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早期无不适症状,可能仅在验血结果中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 当肝细胞受损进一步加重,会出现肝炎的相关症状,如乏力、纳差、恶心、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再进一步就会出现瘙痒、尿色加深和黄疸、黄色瘤、脂肪泻等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
并非所有胆汁淤积都会出现黄疸,反之亦然。黄疸和胆汁淤积是有交集也有区别的。
黄疸主要指的是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这也是黄疸的临床表现。 黄疸的四大病因: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仅是黄疸的四大原因之一。
胆汁淤积并不一定有黄疸,往往是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进一步肝细胞损伤,才会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细胞型胆汁淤积:肝细胞型胆汁淤积患病比例最高,比如我们常见的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都是引起肝细胞型胆汁淤积的病因。 胆管细胞性胆汁淤积:常因为DILI、PBC、原发性PSC、继发性硬化胆囊炎(SSC)、药物性胆管病等都是引起胆管细胞性胆汁淤积的原因。 混合型胆汁淤积:药物性肝病、重型病毒性肝炎及各种原因的肝硬化等是引起混合型胆汁淤积的主要疾病和病因。
肝细胞型与胆管细胞型IHC的发病机制不同引起的生化指标改变也不同。 损伤的机制不同会引起生化指标不同的改变。 肝细胞型IHC,主要是由于疾病引起肝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往往这部分患者会出现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ALT,AST伴有脂肪肝,同时伴有GGT的升高),肝细胞损伤以后,胆汁生成分泌障碍,最终造成胆汁淤积,最后表现为ALP、GGT升高。
胆管细胞型IHC,病变的位置主要在胆管,所以往往这部分患者他是胆管细胞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胆汁流动障碍,造成胆汁淤积。主要特点为ALP和GGT升高。后期,胆汁淤积可以进一步造成肝细胞坏死。这时会造成ALT、AST正常或者轻中度升高。 因为它的病变机制不一样,而导致临床的生化指标就会不一样的结果,不同的生化指标就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之一。
致病的因素不同、发病的机制不同、临床特点也不同所以在制定治疗计划时也不一样。
6、肝内胆汁淤积 要先除因,后治疗
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在根据损伤的部位做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比如梗阻引起的肝外胆汁淤积,如果不进行手术或内镜解除梗阻,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就会很差;结石引起的堵塞(胆汁淤积),必须先手术或内镜取出结石;如果是胆管癌、胆管瘤等肿瘤造成的堵塞,就要先手术切除肿瘤,才能达到最佳、最有效的治疗。 如果是药物、中毒与酒精性肝病,就要先停止该肝毒物质及戒酒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我们就要通过减肥、运动饮食调节来进行针对性病因的治疗。 我们常用的对症治疗得主要药物是以西药: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奥贝胆酸等,配合中药的治疗:茵栀黄口服液、苦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