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病大国,以病毒性肝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为主的肝脏疾病影响了4亿多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长期交际饮酒等加重了肝脏负担,使得各类肝炎呈增长态势。肝炎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支持,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促使公众进行肝炎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将每年7月28日设立为世界肝炎日。 正值第14个“世界肝炎曰”,我们采访了国内多位肝病领域的专家,就肝炎防控行动中的关键环节“筛查、诊断及管理”进行提问。本篇整理了病毒性肝炎的采访内容以馈读者。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巫贵成教授 当前我国乙肝防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具备了消除病毒性肝炎的条件,特别是药物的可及性大大提高。但是筛查率低、就诊率低和治疗率低,依旧是防治乙肝的“拦路虎”。 筛查并诊断乙肝病毒感染是有效治疗的前提,筛查还可发现尚未感染的人群,以便及早预防。筛查应覆盖全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如孕妇、乙肝感染者家属、医务工作者等。扩大乙肝筛查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公众认知,鼓励主动筛查;强化医务人员培训,特别是基层和非专科人员;政府主导如海南省2+3服务包。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扩大抗病毒治疗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卫峰教授 我国乙肝防控虽有成效,但筛查、诊断和治疗的“三低”,是目前防控的难点。基层医院面临筛查意识薄弱、诊断和治疗能力不足。建议社区体检增加乙肝筛查,提高农村地区对乙肝的认识,强化科普教育。三甲医院应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教育和指导,建立社区、基层与三级医院间的网络,实现乙肝患者的全程管理,以提高防控能力,助力消除乙肝危害。 医院通过常规门诊筛查,对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弹性检测和超声检查,以确诊乙肝并评估病情。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感染科或相关专科。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乙肝患者,应实施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医院应加强全程管理,包括规范疗程、用药、随访检查和停药时机。 乙肝特殊人群管理至关重要,包括老年患者、乙肝合并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相关肾炎、孕妇等。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抗病毒管理、孕期阻断病毒传播、免疫抑制治疗下筛查和干预,以防止乙肝再激活和肝损伤。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英利教授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是疾病进展的核心。推荐使用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甘草酸、水飞蓟素等,以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医生职业在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首先,医生需对大众进行健康科普,提高公众对疾病危害的认识,增强治疗依从性;其次,临床医生应根据指南和最新进展规范诊疗,重视定期复查,早期发现疾病迹象,降低肝硬化、肝癌等风险;最后,医生应参与科研和教学,培养医学人才,通过科研发现疾病规律,提升诊治水平。这三大职责共同促进了医学发展和社会健康。 山东省立医院 任万华教授 中国2022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扩大了乙肝抗病毒治疗指征,推荐1-7岁儿童和30岁以上成人在病毒DNA阳性时积极治疗,以及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肝功能异常、肝外表现、肝脏炎症或纤维化2级以上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治疗。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也应积极治疗。尽管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暂未纳入,但未来也需考虑治疗。目前约95%的患者可按指南治疗,但仍有5%需进一步工作,以实现全面治疗目标。 临床治愈已成为乙肝治疗的最终目标,2019年和2022年版指南将其纳入治疗策略。优势人群包括非免疫耐受期的患者,如1-7岁儿童;免疫能力强的患者,包括DNA低于检测范围以下、e抗原阴性和表面抗原低水平;及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些人群通过有效治疗如PEG干扰素,有望实现临床治愈。 慢性乙肝的管理策略包括四个关键层次: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全程管理。预防措施包括母婴传播阻断、扩大治疗指征、加强疫苗注射和针对高危人群的提醒。筛查工作需全面了解患者家庭病史,提高全民筛查意识。诊断和治疗应根据指南扩大治疗范围,追求临床治愈,改善预后。全程管理强调对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进行长期跟踪,以降低乙肝感染率及其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等不良后果。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卢明芹教授 中国是世界上乙肝负担较重的国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乙肝诊断率和治疗率远低于WHO要求的标准。主要难点在于怎样提高筛查率,以便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这是降低乙肝负担的关键。2022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强调对一般人群进行表面抗原筛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如HIV感染者、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和育龄期妇女。 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对于一般人群,如果DNA阳性且ALT持续异常,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进行抗病毒治疗。30岁以下患者,若有乙肝肝硬化或肿瘤家族史,或检查显示明显炎症或纤维化也应治疗。年龄超过30岁且DNA阳性的患者、肝硬化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患者,以及有肝外表现如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患者,也需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预防远期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对于表面抗原低于1500单位的优势患者,推荐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以追求临床治愈。珠峰项目数据显示,这类患者治疗后表面抗原转阴率达33.2%。对于非优势人群,探索优化治疗方案,同时探索新治疗策略和新药物,如免疫调节剂和作用于HBV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联合方案,以期实现更广泛的临床治愈。 本次采访中,各位专家就病毒性肝炎的筛查、诊断及管理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解答,希望这些内容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备注:以上内容以现场为准,整理可能存在疏漏;观点仅供行业参考交流,不代表嘉宾所在单位立场,亦不构成任何用药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