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长的比较行为的确有可能伤害孩子,因为过度的、偏激的比较常常会给孩子带来不公平的感觉,长期如此,不仅会使孩子形成“我在某方面确实不如别人”的固化思维,严重影响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会危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将孩子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做到一些具有限定条件的事情,比如在考试时一定要得多少分、必须去上自己不喜欢的课外辅导班等;或者家长的比较使孩子极不情愿地改变自己,并让孩子产生了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那家长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比较过度的情况了。 虽然比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但家长并不应该完全杜绝这种行为。心理学家们发现,与人比较是人类社会中极为微妙,却必然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无法完全避免。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恰当的比较非但不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反而会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缺点,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究竟怎样的比较才恰当呢?事实上,因为比较的焦点和角度不一而足,所以是否恰当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通常而言,家长在将孩子进行比较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无条件的爱是指一种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爱,即家长既要喜欢孩子的优点,也要包容孩子的缺点,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比较的目的是使自己变得更好,而不会担心自己如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失去家长的爱。具体来说,家长在将孩子进行比较的时候,要加以引导和教育,而非一味地打骂、责备;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和思考,而非推卸责任;要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非给孩子灌输思想;要让孩子体会到公平、公正,而非强迫和命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