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推荐意见

2019-6-20 13:54 /来自: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6(A-Ⅲ):HBV-ACLF诊断标准为:(1)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2)出血倾向,PTA≤40%(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3)失代偿性腹水;(4)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5)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为了获得统一的CLIF诊断标准,可以考虑与APASL标准、EASL-CLIF联盟标准、世界胃肠病组织标准进行对照研究,最近国内提出了COSSH-ACLF诊断标准:(1)肝功能衰竭合并INR≥1.5或单肾衰竭或其他单个非肾脏脏器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或Ⅰ~Ⅱ度肝性脑病。(2)六大脏器中出现两个或以上脏器衰竭。该标准基于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弥补了EASL-CLIF标准不适用于乙型肝炎人群的不足。


推荐意见7(A-Ⅲ):本病应与A-ACLF、CLIF、急性肝衰竭相鉴别。



6  西医治疗


6.1  一般处理


推荐意见8(A-Ⅲ):病情监护与营养疗法是提高HBV-ACLF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减少感染,在诊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6.2  病因学治疗


推荐意见9(A-Ⅰ):导致HBV-ACLF发生的急性诱因是病因学治疗的关键环节。对于HBV复制活跃者,控制病毒为首选;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控制感染和消除内毒素非常重要;对于药物或化学毒物导致者,以人工肝等支持治疗为主,有待肝细胞再生。



6.3  免疫调节治疗


推荐意见10(B-Ⅱ):针对过激免疫反应,在坏死期早期(Pre-ACLF)推荐免疫抑制疗法;针对免疫低下状态,平台期和恢复期HBV-ACLF患者应该考虑免疫增强疗法。



6.4  人工肝支持治疗


推荐意见11(B-Ⅱ):各种人工肝支持疗法可能对清除肝衰竭时产生的毒素,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0和IL-6的水平,减轻进一步肝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肝性脑病有一定作用。应根据HBV-ACLF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病情恰当地选择相应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6.5  肝移植治疗


推荐意见12(B-Ⅱ):肝移植是目前公认治疗ACLF的最有效方法,可参照《中国肝移植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6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和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根据适应证、禁忌证等恰当地选择肝移植治疗。



6.6  其他疗法


推荐意见13(C-Ⅲ):根据HBV-ACLF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病情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改善凝血功能、抗炎保肝、微生态调节等相关疗法。



6.7  并发症治疗


推荐意见14(B-Ⅲ):根据平台期、终末期HBV-ACLF患者的不同并发症,如脑水肿、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等,参考《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和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采用相应治疗。



7  中医药治疗


7.1  辨证治疗思路


▲  采取分期辨证 ▲ 


推荐意见15(A-Ⅲ):鉴于分型辨证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逻辑学缺陷,本推荐意见推出分期辨证诊疗方案。其治疗学价值体现在:坏死期以过度炎症反应(或称细胞因子风暴)为特征,采取免疫抑制的中西药物相互配合,如坏死前期使用短程激素,配合凉血解毒化瘀中药,可减少HBV-ACLF的发生率和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平台期以免疫低下、器官功能紊乱为特征,通过益气温阳中药振奋正气,配合免疫增强剂可减少感染或提高其炎症干预效应,减少患者进展到终末期的比例。


推荐意见16(A-Ⅲ):根据临床表现和疾病演变过程,将患者病情区分为坏死期、平台期、终末期、恢复期4个不同的疾病阶段,采取证候学调查手段,统计本病各期的症状、特征出现的频率,确定主症、次症、兼夹症;根据“证素”理论确定本病各期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兼夹病机(与主症、次症、兼夹症对应);根据主要病机(主症)遣药组方(基本方),根据次要病机(次症)、兼夹病机(兼夹症)辨证加减[33-34,77]。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分期辨证临床模式。



▲ 早期截断病势 ▲ 


推荐意见17(A-Ⅲ):本病的治疗关键在坏死期,截断“过度炎症反应”为重中之重,也是本病疗效突破的着眼点。姜春华教授“早用清热解毒、早用凉血活血、早用通腑攻下”,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钱英、谌宁生教授的“截断逆挽法”,是早期截断病势的经验总结。因此,早期重用清热利湿、凉血化瘀解毒方药,对减少HBV-ACLF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多家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和 “十一五”、“十二五” 国家重大专项的经验总结[78-86]。



▲ 中西取长补短 ▲ 


推荐意见18(A-Ⅲ):对于疾病早期的细胞因子风暴、凝血功能衰竭,以及平台期、终末期的耐药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中毒性鼓肠等方面,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上,积极按中医理法方药角度遣药组方,并借鉴西医病理生理学指标,探讨凉血、解毒、通腑、扶正、温阳、通窍等中医药疗法的干预效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