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肝肾阴虚证 病机:湿热之邪,内蕴脾胃,熏蒸肝胆,久则肝血不足,肝肾亏虚。治法:滋补肝肾,健脾化湿。 推荐方药: (1)一贯煎(清·魏之琇,《柳州医话》)合六味地黄丸(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熟地、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等。 (2)补肾生髓成肝方加减(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Ⅰ)。药物组成:地黄、茵陈、姜黄、五味子、生甘草、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茯苓、丹皮、泽泻等。 (3)柔肝化纤方加减(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Ⅱ)。药物组成:黄芪、牡蛎、黄精、枸杞、薏苡仁、橘红、泽兰、鸡内金、鳖甲、虎杖、丹皮、大枣等。 4.4 对症治疗 4.4.1 神昏(肝性脑病) 推荐方药:清开方(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Ⅱ)加减。药物组成:制大黄、败酱草、石菖蒲等。 推荐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推荐强度:E;证据级别:Ⅳ)。药物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用法:口服,1丸/次,1次/d;或遵医嘱。 其他疗法: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Ⅰ)。药物组成:醋制大黄30 g,乌梅30 g,煎制成200 ml/瓶的灌肠液备用,煎药时间为30 min。灌肠药液使用时将温度加热至40 ℃,灌肠操作程序为先用50 ml注射器抽离取灌肠液,连接14号肛管,润滑前端,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20 cm,将肛管轻柔插入直肠30 cm,缓慢注入药液。灌肠时使药物在肠内尽量保持120 min。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4.4.2 水鼓(腹水)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辨证论治。 4.4.3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1)温阳解毒化瘀方(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Ⅱ)。药物组成:茵陈、薏苡仁、白术、丹参、制附片、赤芍。 (2)清毒汤(推荐强度:C;证据级别:Ⅱ)。药物组成:黄连、大黄、厚朴、枳实、生地、玄参、乌梅、小蓟、茜草、血余炭。 5 预防与调摄 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志舒畅,HBV感染者应定期在专科医生处随访,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时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应加强用药依从性,不得自行停药。慢性肝病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