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孔不入的广告、防不胜防的营销,都是让我们行为失控的常见因素。 但过分强调诱惑的因素,会让我们忽略自己的责任,错失许多重新掌握控制的机会。 事实上,许多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都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失控。 a. 欲望 大脑有个“奖励系统”,每当受到刺激,就会释放出名为多巴胺的神经递质。 它让人们产生欲望,促使人们行动起来满足欲望,却不能使人真正快乐。 比如,不停刷朋友圈、疯狂购物、或是熬夜打游戏。 多巴胺“奖励的承诺”能带给我们希望,让我们生活得有动力、有追求,但是如果错把它当成快乐的源泉,则可能会是痛苦的开始。 b. 身心压力 生理和情绪上的种种压力,包括忧虑、愤怒、疲劳、疼痛等等,都可能是意志力的杀手。 听说吸烟会导致肺癌,吓得我赶紧点了根烟,猛吸两口压压惊。 这可不仅仅是个笑话。研究发现,烟盒上令人恐惧的吸烟警示,真的会导致香烟的销量增加。 对经济状况担忧的女性会疯狂购物来排解焦虑; 因节食失败而感到羞愧,会吃更多东西来安慰自己。 消极情绪会让人在诱惑面前毫无抵抗力。 因为情绪低落时,我们会想要寻求慰藉,大脑的“奖励系统”会释放出大量多巴胺,做出“缓解压力的(虚假)承诺”,诱使我们继续放纵。 c. “道德许可”效应 当你做正向事情时,你会感觉良好,因此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然后做出负向的事。 早上锻炼三小时,晚上可能就会吃些好的犒劳自己。 似乎做了好的行为后,我们总会允许自己做点坏事,并视为对自己“美德”的奖赏。 “道德许可”不只计算过去的善行,未来可能的善行也不放过。只是“想”去锻炼,你就可能在晚餐吃更多东西。 d. “延迟折扣”效应 一项经典的自控力研究在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展开:他们可以选择立刻吃到2份零食,或是等2分钟之后吃到6份。 结果发现,72%的黑猩猩选择了等待,而只有19%的人类愿意等待。 这正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延迟折扣”效应: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奖励的价值越低。 对人类来说,未来的奖励只是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而眼前的诱惑总是那么实在,正是距离感给未来的奖励打了折扣。 这就是为什么信用卡负债累累,却不去考虑高昂的利率。 e. 被他人的失控“传染” 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个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会受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会被“传染”。 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通过在大脑中模拟他人的行为,让我们感同身受,并对他们的感觉做出回应,能造成行为、情绪和欲望的传染。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认为: 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事,我们也会下意识地跟着这么做。这种群体的影响力比任何理性判断的力量都要更强大。 生活中处处是诱惑,直觉里到处是陷阱,令人防不胜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