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幸福家庭 孕育健康聪明的宝宝 几乎是所有女性最大的愿望 乙肝女性也不例外 当然她们也有着比一般人 更多的担忧和顾虑 乙肝女性 能生下健康宝宝吗 如何避免孩子被传染 ...... 不用担心 这些都是可以实现滴 前提是 必须做好 乙肝妈妈在母婴阻断过程中该怎样做? 需要在备孕、产后、怀孕 这三个阶段 弄清楚这20个问题 升级为一名妈妈,您需要做哪些准备? 如果您是一位育龄期女性, 同是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想要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您需要了解以下知识。 1、孕期检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怀孕吗? 通常所说的乙肝,是指血液化验乙型肝炎标志物显示HBsAg阳性。同时显示阳性的可能还有HBeAg(或抗-HBe),抗-HBc。 若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3、5阳性,即“大三阳”,通常情况下传染性较强,但要明确传染性强弱需检查HBVDNA(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乙肝病毒DNA)是指血液当中乙肝病毒的含量,HBVDNA定量值越高,传染性就越强,反之,传染性弱。 若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4、5阳性,即“小三阳”,大部分“小三阳”患者HBVDNA定量值较低,传染性弱。 若孕前检查发现为乙肝阳性且HBVDNA<106拷贝/ml,肝功能正常,这部分人群可正常怀孕,怀孕后密切检测肝功能,怀孕时复查乙肝两对半及HBVDNA,若无变化,孕期可不需特殊处理。产后新生儿及时按程序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这部分婴儿几乎可以完全阻断。 若孕前检查发现为乙肝阳性且HBVDNA>106拷贝/ml,肝功能正常这部分人群也可正常怀孕,怀孕后密切监测肝功能,怀孕时复查乙肝两对半及HBVDNA,若病毒载量仍很高,尤其对既往有小孩感染或家族史阳性的,可考虑孕晚期行抗病毒治疗,产后新生儿同样应及时按程序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婴儿的阻断成功率会明显提高。 若孕前检查显示肝功能不正常,黄疸或转氨酶升高,在准备怀孕之前必须先请医生对你的病情做准确评估,由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是否可以怀孕。怀孕后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必须有医生的密切观察及时掌握肝功变化情况,必要时应用保肝药或及时加用抗病毒药。 我国2013年颁布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已经明确指出,这种方法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正确的做法是给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因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2、如果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了应该怎么办? 这在临床经常遇到。首先得看用的哪种抗病毒药。 (1)如果用的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那没问题,可以继续妊娠。 (2)如果是注射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则建议终止妊娠,因为干扰素有致胎儿畸形的作用。 (3)如果服用的是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建议立即停药,换用替诺福韦酯或者替比夫定继续抗病毒治疗,但后期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进行评估。 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怀孕是否中止妊娠这个问题需要医患充分沟通,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谨慎做出决定。 3、怀孕抗病毒治疗期间全程服用替诺福韦酯,生下来孩子会健康吗? 对无法停药但生育需求又非常迫切的女性患者,可考虑在使用替诺福韦酯的同时计划怀孕。美国有APR系统的数据证明孕期全程使用替诺福韦酯也没有明确的风险,而同样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艾滋病的患者也是被推荐在孕期全程使用替诺福韦酯。2014年替诺福韦酯在我国上市后,也用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孕妇,目前在我国人群中没有发现替诺福韦对妊娠的不良影响。 乙肝母婴阻断常见问题解答 如果您是一名乙肝“准妈妈”, 为了帮助您顺利地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以下信息非常重要, 希望您能够了解并熟悉。 1、乙肝的母婴传播方式有哪些? 乙肝母婴传播是指母亲将自身携带的HBV垂直传播给胎儿或婴儿,包括产前传播、产时传播以及产后传播。 产前传播:产前传播也称宫内传播,即宫内感染,是指HBV通过胎盘屏障感染,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是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 产时传播:产时传播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宫缩而吞咽含有乙肝病毒的母体血液、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等母体体液,或者因为胎盘血管破裂,母血渗入胎儿血液中而造成的母婴垂直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皮肤黏膜损伤也能增加产时传播的风险。在新生儿联合免疫问世之前,大部分的婴儿会因此感染乙肝病毒成为慢性携带者。 产后传播:产后传播是指婴儿通过与母亲的密切接触而感染乙肝病毒,婴儿接受乙肝免疫接种后,这一传播方式基本可以阻断。 2、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含有乙肝病毒,故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体液中如果有潜血污染才有传染性,吞吃了有传染性的体液未必就能传染,传染性的体液接触损伤的皮肤,病毒才可能进入体内。 3、病毒水平很高的孕妇怎样阻断新生儿传播? 近年来逐渐发展了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母亲在从孕24-28周开始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一直到分娩,血清病毒水平一般可以降低2-3次方(即100-1000倍),服药的目的是阻断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这种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已经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4、剖宫产可以降低孩子感染率吗? 择期剖宫产虽可以减少因宫缩导致胎盘血管破裂,母血渗入胎儿血液中及分娩过程中胎儿皮肤黏膜损伤的风险,但剖宫产产时出血较顺产多,增加了胎儿与母体血液接触的机会。 因此只要顺产的产程正常,且胎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小孩被感染的几率和剖宫产并无明显差别。剖宫产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母婴阻断失败的比例。 因此不建议选择剖宫产以预防母婴传播。 5、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宫内感染呢? 胎儿在子宫内和母体血之间存在胎盘屏障,只有溶解在母亲血液里的营养成分能弥散进入胎盘,只要胎盘屏障保持完整,不能溶解的病毒颗粒就不会进入胎盘,故母婴子宫内传播的发生率非常低。 但是孕期应尽量避免大动作,以免导致胎盘剥脱,母血进入胎儿体内,导致宫内感染的发生。如果母亲血液中的病毒水平非常高,发生宫内传播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6、我是一名乙肝大三阳的准妈妈,肝功能正常,病毒量高,要吃降病毒药三个月,停药后会不会影响我本人的肝功能? 大三阳的携带者本来不需要治疗,只需要长期随访。但是对于病毒大于6次方的乙肝大三阳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是可以考虑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出于这个目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应该从孕24-28周一直服用到分娩结束。 对于乙肝大三阳的携带者来说,本身就很可能出现肝炎活动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同时怀孕会影响机体的生理状态,分娩结束后出现短暂肝炎活动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会自行恢复正常。 而孕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到分娩后停药的话,病毒会从较低水平逐步回升,但是目前并没有很多的证据表明停药后会诱发肝炎发作。 因此分娩后转氨酶异常是有可能出现的,但并不是说一定是因为停用药物导致的。药物说明书上提示随意停药会导致肝炎发作,是针对原来就存在肝炎活动的患者,提醒其不能随意停药,大三阳携带者不属于这样的范畴。 7、乙肝妈妈怀孕期间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孕期肝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出现肝功异常,乙肝孕妇一定要做好孕期定期检查,以随时关注病情发展,防止病情出现变化。 (1)清淡饮食,饮食宜定量、定时,避免辛辣刺激品,可少食多餐,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补充,尽量使用合糖量低的食物,不要盲目追求高营养而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因营养过剩造成肝脏负担加重、胎儿过大等。 (2)宜摄入鱼、虾、牛奶等优质易消化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最重要物质,对胚胎发育、母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蛋白质缺乏会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使脑组织细胞数量减少,即使在胎儿出生后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也不能恢复。 (3)注意补充含铁、含钙丰富的食物。孕期胎儿体内铁的储备完全依赖母体从食物中获得,孕期铁缺乏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并导致出生后出现智力和行为发育异常,可多食血制品、肉类、鱼类等以补充足够的铁。其他矿物质如钙、锌、镁等,随着胎儿发育的加速和母体的变化,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尤其需要加强钙的补给,牛奶、虾皮、芝麻、海带、紫菜、豆腐丝等均是富含钙的食物。 (4)不宜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不宜吸烟,不宜喝浓茶、咖啡,不宜吃得过咸等。 8、乙肝孕妇怀孕过程中是否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曾经有不少医生为了减少母婴传播,给孕妇在怀孕的第7,8,9个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种做法真的有效吗?其实“大三阳”携带者母亲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每毫升有几十万到几亿个病毒,而且病毒还在感染的肝细胞内不断复制进入血液。孕晚期每月注射200-400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完全是杯水车薪,是不可能降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的。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孕妇体内会与乙肝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的体内,对新生儿也就没有保护作用。 我国2013年颁布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已经明确指出,这种方法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正确的做法是给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因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宝宝出生后我必须知道的知识 此时此刻, 您可爱的宝宝已经顺利出生了, 但接下来的这些事项要跟医生进行配合完成, 这样才能确保您的宝宝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1、宝宝出生后,脐带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是阳性,以后抽血检查一定是感染了吗? 一般宝宝在7月龄前的乙肝两对半检查都易受母体血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因此基本上无法在7月龄前明确宝宝是否感染。完成3针疫苗接种后需要在宝宝7月龄到12月龄时检查乙肝两对半,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接种是否成功。 2、孕期服用过抗病毒药物,产后能否母乳喂养? 产后是可以母乳喂养的。母亲产后停药要定期监测病毒量和肝功能。新生儿出生后在12小时内接种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进行联合免疫。 3、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吗? 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主要有以下原因: (1)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2)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病,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3)宝宝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体内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只要宝宝免疫成功,即使“大三阳”的携带者母亲也可以母乳喂养。 4、抗病毒治疗会对宝宝有影响吗?会影响宝宝的智力或者致畸吗?还有吃抗病毒的药会产生耐药性吗? 对于病毒大于6次方的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是可以考虑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的。出于这个目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应该从孕24-28周一直服用到分娩结束。 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是妊娠B类药物,孕期服用,未发现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至于耐药问题,因为服药时间短,基本不会发生耐药,因此不必担心耐药的问题。 5、乙肝病毒对胎儿有影响吗? 乙肝病毒不会使胎儿发生畸形,不会引起流产,早产和难产,也就是说:乙肝携带者发生这些问题,不会比没有乙肝的孕妇多。 在子宫内乙肝病毒传染胎儿的概率非常低,母体和胎儿之间的胎盘屏障能阻挡病毒颗粒通过,故子宫内很少发生乙肝病毒的传播。但如果孕妇跌跤,跳跃或剧烈的颠簸,胎盘轻微剥离,渗漏的母血进入胎儿血循环,则可以发生子宫内的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最主要发生在分娩的时候,但只要采取充分的措施,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6、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各需注射几次?什么时候注射?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分3次,在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1个月,6个月时注射,延迟注射疫苗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7、宝宝出生时打了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现在过去一个月,还要再打一针免疫球蛋白吗? 第二针免疫球蛋白不是常规推荐的。过量注射免疫球蛋白并无法增加阻断的效果。按时接种第二,三针乙肝疫苗,在宝宝7月龄到12月龄的时候去医院检查乙肝两对半,了解是否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8、怎样知道乙肝疫苗接种后是阻断成功还是阻断失败? 主要是检测接种后孩子血液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如抗-HBs阳性,其效价大于10mlU/ml,说明免疫成功,如抗-HBs阴性,或其效价小于10mlU/ml,说明免疫没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宝宝需要在乙肝疫苗接种完成后7月龄到12个月龄抽血化验。 9、是否需要查肝功能和“两对半”? 由于各种原因,如果孩子没能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以后就要补种,但在去医院请医生给接种时,往往被要求先查一查孩子的“两对半”和肝功,否则不给补种。 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看一看孩子是否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如果已感染,就没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了。但一般只需查一项HBsAg即可,也不需要查肝功能,因为这时的孩子即使感染乙肝病毒,也极少会有肝脏功能的改变。 国内另有报告,给补种的孩子接种前可不查“两对半”,均按没感染乙肝病毒者处理,给予全程接种,这样可节省化验费用,对已感染乙肝病毒者,接种乙肝疫苗并无害处。 10、宝宝完成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为什么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按规定完成3针疫苗注射后,不产生抗体有很多原因,需要不同的办法来补救: (1)疫苗的质量或者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2)乙肝病毒水平很高母亲的新生儿,即使没有感染也可能不产生抗体,需要增加剂量; (3)早产儿和羸弱多病的婴儿免疫反应低下,也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4)已经隐匿性感染乙肝病毒,查不出表面抗原,但能查出HBVDNA,注射疫苗可能没有用,需按慢性携带者对待; (5)某些遗传基因的小儿,即使增加剂量重新注射也不产生抗体,即疫苗无应答,对于无应答者,尚无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