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贾继东教授: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病理与临床分期

2017-10-27 09:32


  “肝硬化”作为晚期肝病的诊断已经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是肝硬化其实是一个形态学诊断术语,并不能反映慢性肝病不同结局的临床特点。那么,如何针对晚期肝病的“肝硬化”特点进行更符合疾病特点的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上报告了最新的肝硬化诊断北京分期标准,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传统的肝硬化分期标准
  肝活检是目前诊断肝硬化及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无论是Ishak、Metavir、Knodell,还是Schiecher评分标准,都是通过肝脏病理检查,并根据肝组织中胶原组织所占的比例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不能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动态评价。
 
肝纤维化评价的北京标准-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硬化病理特点
  贾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的病理特点可表现为:进展型,缓解型和中间型的不同特点(P-I-R Score),肝硬化的病理表现在抗病毒治疗前后也有明显的不同,在抗病毒治疗前57%的患者的病理特点为进展型,而经过抗病毒治疗78周,进展型的患者仅占11.3%,而77.5%的患者转化为缓解型,从而从病理学角度阐释了抗病毒治疗对肝脏组织学改善的机制。
 
肝硬化的病理特点决定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不同肝硬化患者的病理特点各不相同,患者肝组织中纤维间隔的宽度和结节的大小都不一样,也决定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患者门脉高压的程度与纤维间隔厚度呈正比,与结节大小呈反比,根据纤维间隔的厚度和宽间隔的数量,肝硬化期的病理改变又被分为4A、4B和4C三个亚型,4C期患者门脉压力更高。
 
病理专家对肝脏病理诊断的新建议
  (1)用晚期肝病诊断替代肝硬化的诊断:晚期肝病表明在肝硬化基础上伴有明显的纤维化和肝组织结构的改变。
    (2)根据病理特点对晚期肝病进行分类:稳定的晚期肝病、进展型晚期肝病和终末期肝病。
    (3)病理诊断与病因学诊断相结合。 
  总之,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疾病评价,既应包括病因诊断,也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肝脏弹性硬度检查,评价肝脏形态改变及肝脏硬度及门脉高压程度,从而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于晚期肝病患者的病理诊断应包括肝脏组织学炎症活动,是否有进展期肝病表现,及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从而对疾病的进展及治疗效果获得更好的预判及评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