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晓云主任:一文读懂!胆汁淤积究竟如何科学诊断和治疗? ...

2023-3-27 15:41

今天我们将跟随广州何贤纪念医院感染科张晓云副主任医师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了解胆汁淤积的分型和治疗。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资料



张晓云

广州市何贤纪念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感染管理委员会分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医师协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广州医学院本科,中山大学内科学硕士。

擅长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肝脏疾病的诊疗。



胆汁淤积是胆汁流量和形成发生障碍所引起的一类疾病。想正确认识胆汁淤积,首先先从胆汁的组成说起,胆汁主要是由:胆汁酸、胆红素、卵磷脂、胆固醇、脂肪、粘蛋白、微量的血浆蛋白和酶、无机盐等成分组成。



肝肠循环是胆汁代谢的一个重要过程,我们以胆汁酸为例,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次级胆汁酸,且被肠壁重新吸收,经过门静脉重回肝脏,而后经过肝细胞的处理再次通过胆道排入肠道,这个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接下来让我们更全面的学习胆汁淤积症。



1、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性肝病


       我们要知道胆汁淤积和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胆汁淤积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使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在血液中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

       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以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为主。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验血结果可能出现: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也就是黄疸),严重的话会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

       而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各种原因使肝脏病变,导致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系统疾病统称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本身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2、胆汁淤积症形成原因复杂

明确病因十分重要



根据病因作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从病因方面来说,它会受到病毒因素、酒精因素、药物因素、败血症、妊娠以及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肝内胆汁的淤积。

除此之外,如果胆道发生梗阻,例如胆管结石、肿瘤、先天胆管性疾病等也会引起胆汁排泄障碍,最终导致胆汁淤积。

通过以上的病因可以总结出,根据病因发生作用的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将胆汁淤积分成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

当然了,也个别一些疾病如PSC/SSC/lgG-SC等,可以同时累积肝内的胆管、肝细胞和肝外的胆道,引起肝内肝外同时胆汁淤积。



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主要发生在肝细胞功能障碍或毛细胆管、细胆管及小叶间胆管这些小胆管的病变或阻塞所致胆汁淤积。

肝外胆汁淤积往往是间隔胆管、区域胆管、节段胆管、肝管、总胆管这些大胆管至肝胰壶腹的病变或阻塞所致的胆汁淤积。(以上是从胆道的病理解剖方面作用的部位不同做的区分。)



3、肝内胆汁淤积(IHC)

是最常见的胆汁淤积


那其中呢,肝内胆汁淤积,根据细胞学损害的部位又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胆管细胞性胆汁淤积、混合型胆汁淤积。



肝内胆汁淤积累及范围很广。

我们在肝病科、内科最常见的还是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的胆汁淤积症。

下图就是我们所说的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时累及的各个解剖结构,可以看见有汇管区、肝细胞、以及里面的一些毛细胆管赫式小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等结构。



IHC的分型也与转运障碍的发生部位相关。

肝内胆汁淤积的三个分型也可以从转运障碍的发生部位不同来进行区分。

肝细胞型胆汁淤积:是指肝细胞内胆汁形成的功能性缺陷引起的胆汁淤积。如病毒性肝炎、药物、酒精等能引起肝细胞炎症(炎症因子)造成胆汁淤积的称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

胆管细胞型胆汁淤积:是指作用于小胆管或胆管内胆汁分泌或流动障碍引起的(受累的部位以胆管为主的)胆汁淤积就叫胆管细胞型胆汁淤积。



混合型胆汁淤积:如果患者既有肝内胆汁淤积也有肝外的胆汁淤积,我们将之称为混合型胆汁淤积。

如果胆汁淤积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我们就说这个考虑为慢性胆汁淤积。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