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虐童案频发 心理医生的这些叮嘱家长一定要听!

2021-3-21 15:08

   
   虐童频发,家长要如何应对?
   保护孩子的基本安全原本应是社会底线,但近日接连被曝光的幼教机构伤害幼童事件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人们一次次地心痛、气愤、失望……无奈盲点犹存,儿童又难以完整陈述遭遇,类似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究竟遭遇了什么?家长要如何用准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一旦遇到侵害,孩子应如何保护自己?此时家长要怎样应对才能将伤害降到最小?让我们听一听心理专家的这些叮嘱!


要让孩子学会呼救,并养成与家长分享经历的习惯
  纵观最近几年被媒体曝光的虐童事件,一个个触目惊心,让人心寒。
  要求严格的父母,随时都是在给孩子纠正错误、惩罚孩子犯错。久而久之,一旦有事情发生,孩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自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使受了欺负,也会想是不是自己哪里行为不当,才成为受害者。有了这样的自责心理作为基础,很难大声叫喊或者求助。


  伤害似乎从未停止,那么,如果孩子真的遭遇侵害,究竟要如何挣脱?
​  家长要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侵害要勇于大声呼叫,一般大哭大闹会留下些许痕迹,家长可以发现。不过,如果孩子受到严重侵害,比如性侵,幼童很可能不会哭,这源于情绪被抑制。“如果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回家之后情绪不对、‘打蔫儿’,家长就要产生足够警觉。”宋崇升说,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难以完整表达遭遇,因此家长要细致观察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有些小朋友放学后并不习惯与家人交流一天的经历,这需要家长加以引导。比如形成每天家人坐在一起分享各自一天经历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表述无论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家长都要接纳,这样孩子才能没有顾虑地面对家人。


当孩子表达自己“被欺负”了,家长先说这句话
  “这不是你的错”!
  记住,当孩子受到欺负或被侵害,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讲这句话。
  家长要做的是与孩子站在一起,将“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你,支持你”这样的信息准确传递给孩子,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被侵害并不是他(她)的错,他(她)不应该承受这些,他(她)原本应该受到保护和公平对待。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抵抗威胁,一起分担喜怒哀乐,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面对困境时想到身后还有后盾。

如果孩子可能或已经遭遇侵害,这6条方法家长要谨记
  孩子是最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幼儿园又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我们无法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当他(她)离开我们视线的时候,幼儿园那道关闭的铁门内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很难真实地了解到。那么,一旦孩子可能或已经受到不法侵害,家长要如何应对呢?
    1.当孩子的身体或情绪发生变化时,家长不要找一个自己相信的理由将事情敷衍过去,而是要提高警惕,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
    2.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有伤,为防止二次伤害,家长切记不要当面把事情夸大,而是要表现得无所谓地与孩子轻描淡写地沟通。当孩子难以清晰描述事件经过时,家长要让孩子回避,并迅速与老师或其他第三方沟通,了解真相。
    3.如果周围的幼儿园曝出虐童,家长不要如临大敌地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要用很自然的语气询问孩子,比如家长可以说“听说某某幼儿园的老师用针扎了小朋友,你们幼儿园如果小朋友不听话,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用这类引导的方式去询问孩子比较合适。
    4.家长要及早告诉孩子一些禁忌,比如“小背心和小内裤覆盖的地方别人不能碰”,“小朋友之间玩闹不可以相互碰到眼睛”等。
    5.如果孩子确实遭遇侵害,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陪伴,同时带孩子从空间和时间上与事发地形成隔离,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可以把这件事当做偶发事件来与孩子一起进行评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与孩子形成同盟,让孩子知道,受了委屈后,会有人跟他(她)在一起分担痛苦。
    6.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应激反应,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中接受心理疏导及其他必要的治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