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慢乙肝患者不清楚乙肝有哪些症状,有些患者过于紧张,身体一出现不舒服就认为是由于罹患乙肝引起的,有些患者些则过于“粗心大意”,直到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才想起去医院就诊,这就延误了诊治的最佳时机。只有了解乙肝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才可以明白自己病情的轻重和变化,并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接下来,给各位读者介绍一下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疾病阶段的临床表现,让各位读者做到心中有数。 由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发展为慢性轻度肝炎的症状[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HBsAg(+)携带者),大多没有什么症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一般不用治疗。但如果患者开始频繁出现乏力感觉,肝区不适症状,食欲减退,尿色发黄,去医院进行肝脏功能检验后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大于ULN)[3]时,就要警惕,此时可能已经发展成轻度慢性肝炎了。 由轻度慢性乙肝发展成为中度、重度慢性乙肝的症状[1][3] 轻度慢性乙肝症状相对较轻,肝功能轻度异常(ALT≤2 ULN),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体征上出现面色发黄,肝掌,皮肤蜘蛛痣,且日渐明显;如出现胆酶分离,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比值>1,白蛋白/球蛋白(A/G)降低(正常血清A/G≥1.3),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171 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这可能提示慢性肝炎已进入中度、重度阶段。 已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的症状[2] 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腹水,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多种症状,肝脏大面积坏死,病情危重,此时肝功能检查结果多显示血清胆红素较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 已经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症状[2][4]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面色发黑,腹胀,下肢水肿,鼻牙出血等特征性的症状。肝功能检查提示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甚至出现白球比倒置,凝血酶原活动度<40%,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体积缩小、结节形成,门脉增宽等,胃肠道造影可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的中、晚期常可伴有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曹成龙. 急慢性乙肝的区别[J]. 肝博士, 2010, 4:17-18. 注意:本材料用于健康知识宣教,不能代替医生诊治;如您有诊治需求,建议至正规医院就诊。 |